(煥人文乎盛,登大雅之堂) 作者/陳炎正 1. 阿河巴上有橫崗,犁份當年接六張; 經濟競爭科技化,百年誰復話開莊。 2. 六館組成築水溝,紅圳流過此庄頭; 兩村頂下稱呼慣,秀出陽明儆效尤。 3. 輔軍大老世留傳,分類何如漳與泉; 底事同宗成械鬥,敦親睦族豈相煎。 4. 一門兩舉振家聲,八角伯公護考棚; 幾歷滄桑人事變,樓房櫛比正崢嶸。 5. 早期開發大田心,聚落客家感獨深; 港尾馬岡來祖籍,地名沿用說到今。 6. 車馬往來各自忙,蔗園不見見康莊; 當年漫說拋荒地,路上中科意氣揚。 註:大雅原屬岸裡社社域,平埔族人稱其地為「阿河巴」, 即草埔地,橫山昔稱「阿河巴橫崗」。早期一張犁開發 五甲地計算。版主: 這首詩是9月18日大雅文化學會走讀秀山,為大家導覽解說的陳炎正老師贈送學會和參加夥伴的一首詠大雅和秀山的詩作。 感謝學會夥伴踴躍參加,感謝社區大學學員一起來參加,還有蔡先生夫妻和兩位公子等,一行近30人,全程參與,熱愛大雅鄉土文史情懷,令人感動。 最難得的是文史專家陳炎正老師全程解説,生動的故事加上深入的 指導,讓大家不虛此行,欲罷不能,預訂11:00結束,竟然走到12:30才結束,炎正老師不計時間和體力,熱忱付出讓大家感佩萬分。 參觀楊阿炳舊宅, 不僅舊宅仍保持原貌,還整理的宛如世外桃源 ,更感謝的是楊府主人熱誠款待,招待大家喝茶和自家在摩天嶺種的台灣咖啡,甘醇清香的咖啡,可是別處喝不到的喔! 六館業戶收租處「公館仔」現居住的主人張先生,熱心接待走讀夥伴,讓我們進入屋內詳細觀察前人留下的歷史軌跡,感謝張先生! 張江中墓園在走讀初探時,路被長得比人高的芒草擋住了,感謝張忠倫先生前一天帶著公司員工,為第二天走讀伙伴闢出一條康莊大道,讓大家方便看到張江中墓園的規模和建築的講究,非常感謝張先生的協助。 盼望今天參加走讀的朋友,能將心得紀錄下來,mail:hengen.tw@yahoo.com.tw 感謝您的參加! |
最新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