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通告
顯示 1 - 14 篇文章 (共 14 篇)。
檢視更多 »
|
走過從前 >
95-98埧雅報
|
來去山頂掠石虎
95年8月號
來去山頂掠石虎、雉雞、山兔 作者:林瑤棋 石虎、雉雞、山兔三種動物現在已經瀕臨絕種,可是這些動物在五、六十年前的大雅山頂到處可見,我們大雅人所稱的山頂就是大肚山區,即今橫山的山頂仔及秀山鬼仔埔、下寮、大肚山公墓或球場一帶。 石虎有人叫牠山貓(suaN niau),也有人叫牠貓仔(ba-a),也有人叫山貓貓仔(suaN niau ba-a),在學術上也有人叫豹貓。牠是臺灣最美麗最威風的貓科動物。 石虎害羞溫馴,但要捉牠時卻很兇猛,所以過去小孩哭鬧不乖或夜間不睡覺,媽媽就會嚇唬他說:「貓仔(ba-a)來囉!」,小孩就不再敢再哭鬧,其嚇唬力不下於日本時代的:「大人(tai-zin)來囉!」或光復後的:「阿山兵仔來囉!」。 石虎很像家貓,體型比家貓略大,毛的花紋與家貓一模一樣,都是虎斑,僅能從耳背一塊白毛來辨別牠是石虎。石虎跑得比家貓還要快,棲習在岩縫或樹洞裡,白天睡覺,晚間出來活動覓食,多數捕食野鼠,我們要看到牠的綜影不容易。 石虎沒有人捉牠來當寵物,也沒有人捉牠來吃,牠的量急速減少,著實令人不解,是否因捕食毒死的野鼠而被毒死,或是人口密度增加,造成牠沒有生存空間實值得探討。五、六十年前,大肚山系的小丘陵常可看到石虎出沒,近三、四十年來幾乎沒有看過牠再出現,在大肚山系丘陵可能已經絕跡了。 雉雞又稱野雞,也有人叫牠啼雞(thih5 ke),五、六十年以前,像大肚山這種淺山丘陵地到處可看到雉雞。雉雞可能很多種類,棲息在大肚山的雉雞尾巴很長,矮矮的,約三斤重,羽毛光彩奪目,尤其是雄性雉雞,牠的羽毛鮮豔無比。 雉雞比較有人會捉牠,有的捉來養著玩,有的捉來吃,雖然牠沒有吃到農藥污染的食物,但也一樣瀕臨絕種。 現在仍有許多山產餐廳賣雉雞肉,這些都是人工飼養的,飼料雉雞與飼料家雞一樣,沒有野生的好吃,但是物以稀為貴,聽到瀕臨絕種的雉雞,大家都會嚐試,所以吃雉雞肉很昂貴。 山兔又稱野兔,在二、三十年前,在秀山後面大肚山上還很多,近年來已很少見,雖然山兔繁殖力很強,一年可以生三、四次,可是人類開發過度,造成山兔活動空間大量萎縮,才會在淺山丘陵地幾乎看不到。 山兔形狀與家兔一樣,只是牠的耳狹長,成圓筒狀,聽力極強,一聽到人的腳步聲很快就逃掉。山兔後腳特別長,善跳躍,人的跑步不容易追到牠。 山兔眼睛黃棕色,毛多見黃褐色,也有深黑色,少數白色。牠與老鼠一樣,門牙會不斷生長,必須不斷找東西磨牙,所以牠的嘴巴不停的咀嚼。 從前秀山、橫山一帶的山上很多人種竿蓁或芒草(竿草),這些作物的根部就是山兔最喜歡築洞的地方。我們要捉山兔必須帶狗,狗喜歡追山兔(尤其月光夜),一個晚上捉個五、六隻大致沒問題。山兔的肉比家兔肉好吃,可能是在野外跑,肌肉較結實。 在頂員林有一個張氏家族叫做「五港泉」,他們原來只是一般家庭,在光緒年間,有一天,他們祖先出門捉山兔,他的狗追一隻山免追到竿草跤,山免鑽進兔穴裡,主人覺得追到的山兔被鑽進洞內不甘心,就挖洞準備捉那一隻山兔,怎知兔穴一挖開,發現六大甕黃金,他就偷偷搬回家,慢慢的用那些黃金買了三十多甲田地,從此他在大雅神岡地區富甲一方,成為著名的「五港泉」,我們暫且不管六大金甕是真是假,從這個故事可知,從前我們大雅的山區確實有很多山兔。 |
950806大雅文化學會第二次會員活動報導
95年8月6日,大雅文化學會第二次會員活動在洪理事長及林妙蘭理事的 帶領下一行40餘人,朝苗栗南庄老街出發。本次會員活動為尋訪客家庄文化之旅,原本以為天氣勢必酷熱難擋,出發後,晴朗的天空飄來一片片雲彩,時陰、時晴,讓暑氣高燄的氣勢降低不少,心境也跟著雀躍,遊覽車上精彩的歌唱節目在理事長帶動下,各個身懷絕技、歌聲動人、此起彼落、一路歡唱到底。 本次的文化之旅在林豊宗老師所寫的精彩四句聯描述下,不管您是否參與了本次活動或是親自參與的會員、非會員相信都可以藉此體會,這趟的文化之旅,我们所深入的部份決非如雪泥鴻爪、蜻蜓點水般,而是深入的看到了當地文化人與我们同樣在大雅這塊土地的深耕,期待您細細品味林老師的作品,更期盼下一次的相會。在此謝謝參加這次的伙伴及洪理事長所邀約的朋友们,因為你们讓自己從這次的活動中體會日本茶道精神中所謂【一期一會】,珍惜當下的因緣。 四句聯 林豊宗 一. 墩腳地動山河崩(音冰) 七十年前一夕傾(音卿) 龍騰斷橋留見證 社區塑造創新景 二. 南庄老街桂花巷 洗衫坑板排一行 乃木崎下大廟口 僅存日據郵局窗 註:乃木希典為日俄戰爭時的日本將軍,47歲時派駐台灣,擔任第三任台灣總督。 【崎】是階梯的意思。 而【乃木崎】則為乃木總都派駐台灣時延著桂花巷蜿延而上修築之古道階梯。 鄉土特產桂花釀 有心士紳大力捧 花茶米齊耙豬籠粄 整體營造台灣紅 註:擠耙:音 ,客家麻糬 豬籠粄:粄 指客家的裸。豬籠粄為早期客家菜包,演變至今口味眾多 。 三. 臺灣勝景獅頭山 最初發現獅岩洞 抽藤製腦邱太公 結草為庵第一功 抗日避居石岩洞 現今建造勸化堂 四處覓求黃開郎 黃公開山第二翁 註:獅頭山有五大事業 1. 代表天堂的勸化堂 2. 代表地府的輔天宮 3. 代表西方的開善寺 4. 5. 舉辦仁濟、育英兩社會事業 |
9603科技大雅麥向未來
3/18(星期日)小麥文化節的重頭戲正式上場,今年以科技大雅為主軸,象徵隨著高鐵的正式通車、中科廠商的陸續進駐,大雅將邁向新的里程碑。 三月正是小麥成熟期,為了讓民眾親近麥田,對小麥有進一步的認識,大雅鄉農會在縣政府指導下,於每年三月舉辦小麥文化節系列活動。 當日天氣讓參與的單位有著些許的擔心,天空陰霾,飄著細雨,隨著開幕時間的接近,天氣逐漸好轉,涼爽的天氣很適合戶外活動,隨著參觀民眾湧入,掀起活動高潮。 用心的單位 熱情的民眾 一年一度的大雅鄉小麥文化節系列活動,3/18進入最高潮,現場有彰化社教館大雅工作站陳耀安老師教導民眾利用麥毫筆揮毫,雅心會志工教導民眾DIY 製作麥草刀等,吸引許多民眾圍觀,台中縣鄉土童玩協會教作的「麥草娃娃」,它融合簡單易學的裁縫,加上討喜的造形,大人、小孩都玩得很高興。大雅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利用小麥紅薏仁DIY植物染、植物葉拓印,大雅鄉農會並在麥田裡設置小麥鬥獸、點麥金等闖關遊戲,吸引許多小朋友挑戰闖關,彩陶文化協會則提供陶瓷品供民眾彩繪麥穗,還有來自各鄉鎮市農會的攤位,場面熱鬧。 貴賓的蒞臨 大雅小麥文化節從2004年起在大雅文化學會推動下,經由大雅農會、員林村辦公室及台中縣彩陶協會陸續的接棒下,在整個台灣推動一鄉鎮一文化,已獲得無數長官的支持及愛護當日與會的貴賓計有文建會洪副主席慶峰……. 副縣長陳茂淵等人,副縣長陳茂淵致詞時指出,台灣小麥田有九成分佈在大雅鄉,金門小麥麥種來自大雅鄉,大雅鄉的小麥彌足珍貴,舉辦小麥相關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大雅小麥的知名度,也對提升農民收益大有幫助,陳茂淵副縣長更稱讚黃金麥浪的美,他說,全台灣目前可以說只有大雅鄉才能看得到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畫,而小麥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舉凡麵包、美酒、麵條、麥芽糖,乃至於健康飲品麥苗汁等,都是小麥的相關特色產品,他也下場彩繪山豬風鈴,在陶瓷豬上畫上一株麥穗。 麥向未來 大雅小麥文化節挑重擔 大雅農會總幹事張朝樑指出,民國八十四年時大雅鄉麥田面積有六百多公頃,生產的小麥多數提供埔里酒廠釀製紹興酒,後來開放國外酒品進口,紹興酒逐漸沒落,大雅鄉的小麥田也漸漸縮小。 因大雅鄉的小麥顆粒比金門的小麥大,大雅鄉農會與金門策略聯盟,專門提供麥種給金門,因價格還不錯,目前全鄉還有七十餘公頃的麥田。 大雅鄉農會今年委請小麥產銷班班長張文炎推動「純麥計畫」,將非小麥品種的異品種如大麥、燕麥、蕎麥等拔除,結果這項計畫意外出現一舉數得的收穫。 以前擔心不易獲得的麥草桿資材,現在因大雅農會推動「純麥計畫」,讓創作材料有了著落,在既不損害農作物,還能資源回收下,成為許多藝文團體的創作工藝資材,提升鄉內藝文。 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畫 全台灣只有在大雅才看得到「黃金麥浪北國風情畫」,最近金黃色麥穗所形成的麥浪非常好看,目前正值小麥收割期,黃金麥浪隨風搖曳,令人不禁有一種彷彿置身歐洲麥田,針對此特殊風貌大雅文化學會,亦將配合推出賞麥路線、鄉土人文導覽,意者請洽學會總幹事,三月間到大雅鄉走一趟,親身感受黃金麥浪隨風波動、高高低低的北國景緻。 號外 本鄉種植小麥在全台僅見,近年來舉辦小麥文化節,更是因此聲名大噪,台中縣文化局舉辨「全國大專院校多媒體設計競賽」,九個獎項中就有兩隊因來採訪大雅鄉小麥而得獎,活動當天更有大專院校同學,期盼透過大雅文件學會協助完成論文,更突顯本會設立時宗旨:飲水思源;大雅人成就大雅事。 醒思 主辦及參與各單位在付出時間及人力同時,看到參與的大眾而欣慰,然而,一個成功的活動來自鄉內社團無私的奉獻,不陷於參與人潮的迷失,如何讓鄉親自發性投入,是目前小麥文化節最需要思考的方向,活動場地如何不局限僅只於員林村,更是規劃活動時的思考重點,惟有全鄉性的參與,大雅小麥文化才不致淪落於為活動而辦活動,無法深植於本鄉土地,慎之!慎之! 照片89-96為麥鄉米香製法 |
9604走讀大雅活動
大雅文化學會走讀大雅 活動計畫
期盼更多鄉親因對文化更深入、更了解,而愛惜這片土地,培養出更多對在地文化有興趣的鄉親,
特於每月第二個星期六、日舉辦大雅鄉土人文實地走讀探勘。 參與方式: 1. 本會會員(含贊助會員) 2. 對文化導覽有興趣的鄉親 3. 對鄉土人文有興趣之民眾 參與配備: 1. 請自備腳踏車 2. 記錄相關物品(筆記本、相機等) 3. 開水及防曬物品 4. 本活動純屬自主性活動,請務必帶上一顆開朗善解的心 5. 講師費均由本會支付,全程免費 活動時間: 四月份:十四號【星期六】規劃路線圖(A) 十五號【星期日】規劃路線圖(B) 五月份:十九號【星期六】規劃路線圖(B) 二十號【星期日】規劃路線圖(A) ※母親節順延至第三個星期※ 規劃路線圖(A) 1.永興宮(8:00-8:40)=>2.大眾爺廟(8:50-9:10)=>3.張家古厝(9:30-10:00)=>4.烏橋(10:10-10:20)=>5.橫山店(10:30-11:00) 規劃路線圖(B) 1.龍善寺(8:00-8:40)=>2.建興宮(9:00-9:20)=>3.三和國小(9:30-9:40)=>4.江家古厝((9:50-10:10))=>.大雅國際花市(10:20-11:00) 備註: ※ 路線規劃第一站為集合出發地點,集合時間7:30 ※ 參與鄉親也可就近依據住家接近地點參加本活動 ※ 若有較小兒童隨行請家長務必隨行照顧 【規劃路線圖 A】 【規劃路線圖B】 大雅庄、橫山店仔、四塊厝 鄉土介紹 講師:林豐宗/ 洪立峰 「大雅」一詞,有人引據平浦族稱草埔為「阿河巴」,而「巴」者「埔」也,河洛語取其尾字加尾音,將「埔仔」稱「巴仔」,後來文字記載為「霸仔」或「埧仔」;民國九年改為「大雅」延用至今。 「橫山」地名由來,以大肚台地最高點「大肚山」橫亙西側,按大肚山台地最高處,其走向北北東─南南西之斷層崖下部被侵蝕而孤立突起之小山,地學上通稱為橫山群,故得名。 「橫山店仔」今之橫山社區,古稱「車店口」,俗稱「下橫山」﹝上橫山為今秀山村﹞,相傳清帶府鹽、米等運輸必經之道,人車往返,絡繹於途,每休憩於此。 橫山在清朝以前是大雅庄最早開發的地點,是當時的政經中心,社口經霸橫山店仔至西大墩﹝西屯﹞、犁頭店﹝南屯﹞達烏日的要衝。日據初期大雅唯一的派出所亦設於橫山店仔,爾後陸軍大道﹝中清路﹞開闢完成,遂將政經中心移至大雅村。 光復後將馬岡厝、田心村及四塊厝庄等三個村落合併成一個村,命名為三和村。四塊厝庄的「塊」,河洛語為「座」或「棟」之義。據說在永興祠﹝四土地公廟﹞前,有四座三和院,故得名。另一傳說為從大雅國小東邊有一座三塊古厝,大華國中北邊、東邊各一座古厝,加上最接近台中市的「達道堂」是至今唯一存在的古厝,共計四座古厝,故得名「四塊厝」。而龍善寺為達道堂後裔,信奉佛教,出家後經達道堂家族,鼎力協助說所創設。 茲將社口至大墩這條古道沿線,在大雅庄橫山先民開拓足跡簡略導覽如下: 一‧永興宮 位於大雅村大雅路37號,主祀神明天上聖母,創建於清道光30年,至今約150年。永興宮為本鄉宗教信仰中心,也曾為文化教育中心,振文社、鴻文社等詩社設址於此,大雅國小前身大雅公學校亦曾設於本宮廂房。民國84年元月﹝農曆甲戊年﹞重修舉行慶成祈安三獻大典。 盈聯:
永世留青史萬古推崇聖德 興邦救黎民春秋共仰母儀 二‧大眾爺義士廟 盈聯: 大顯威靈廟祠光野地 眾參祀典香火耀名鄉 三‧永和宮 位於橫山村永和路七十六號,主祀神明亦為天上聖母,創建於清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至少約161年,當時湄洲太學生王奮 ,恭奉聖母神尊,渡海來台。蒙神尊佑護,一路風恬瀾靜,安然抵臺,定居於下橫山。王君銘感,聖恩浩蕩,擇桂竹林吉地發起興廟。廟中保有一方募田記石碑,詳述王奮慨捐水田作為聖母香燈油資之原由;另有「圓光普照」匾額一方,為道光十八年王奮君敬立,為永和宮最寶貴的鎮宮之寶。 右壁附設神案奉王奮 、王崇弼昆仲長生祿位,前彰化市長王山先生王奮 的後裔,曾來永和路欲迎請該祿位回彰化,為當時該廟主委張啟三先生所婉拒,以期能永遠供養王氏昆仲,以報答建廟恩澤村民。 四‧烏橋 舊稱烏板橋,是四塊厝與橫山店仔最重要的橋樑,橋下為雙爿碑,往上游有一寬廣的水堀水潭,以前養很多鴨子,亦稱鴨潭,﹝現已填縣成小公園﹞,下游流入筏子溪。 ※「車店口」;古代橫山店仔,為整個大雅古道的 中途站;日據時代,五分仔車﹝人力車,行走五 分鐵軌,在此亦設車站;上楓村天壽宮前設轉運 站,當時稱為「車仔頭」,東往潭仔漧﹝潭子鄉﹞, 南經「車店口」至烏日。 ※「大眾爺」廟為客家人對無主孤魂靈骨,所收容廟宇 的稱呼,河洛人則稱此廟為「百姓公廟」或「有應 公廟」。大雅庄的張氏兩大家族﹝張達京,十三房 仔﹞,在大陸時是客家人,講客家話,渡台後,逐 漸講河洛語,一般稱這類 鄉親為「河洛客」。 ※下橫山為今之橫山村,上橫山為今之秀山村。 ※以浸泡機油的枕木搭建,外觀呈黑色,故稱烏板橋,現改建為水泥橋,以保留原味的烏橋為橋名。 達道堂 位於龍善二街,具江南建築特色,前魚池,後果ㄍㄨㄟ子ㄗ一 ,果子即果樹,後院有兩棵大芒果樹﹝ 仔樹﹞,樹齡約150歲以上。 達道堂為大雅庄張氏二大家族﹝張達京及張氏十三房﹞之一的十三房後裔。為下七房的第三房。張德富公的堂號,下有五大房。曾於清朝與駐守彰化官兵作戰長達四個月。 達道堂原有四層刺竹,每層間隔為河溝,大門景春樓為古炮台,進出大門均有管制,嚴防外人入侵。八七水災,左右廂房倒塌,重建後已失去原有風格僅正身還維持原貌。 龍善寺 位於龍善二街三十二號,創建於民國十二年,由達道堂大房十九世後裔張蘇女士法號釋普酡於張姓祖產土地建造佛堂,原名龍善堂,經第二任住持慈道師父於民國四十六年重修改名為龍善寺,民國四十七年八七水災,附近居民數百人,均到龍善寺避難,寺方提供食宿讓災民渡過難關。 馬岡厝 今本鄉三和村的一部分。距大雅街區東南東約一公里處,位於臺中盆地北部,海拔一四O至一五O公尺間。馬崗厝日據時期改為馬岡厝。地名據傳由來於清代之府鹽運輸道路所經,因適當梧棲至東大墩的中途站,在此有貓霧栜社派駐馬兵,設有公厝以保護鹽運,故得稱。按清代鹽之製售,從雍正四年起歸官辦,分設州南、川北、賴北、賴南四鹽場製造,均在臺南市至高雄縣的海岸地帶,至乾隆年間增設賴東、布袋嘴、北門嶼三場。咸豐年間准許民間,於新竹縣虎仔山自曬,同治六年復歸官辦。光緒十四年整飾鹽務,南北二府各設總局,南歸兵備道,北歸布政使。當年中部的鹽務屬兵備所管,故在此駐馬兵,雖缺資料佐證,似可相信。據稱附近曾設有跑馬路。清代馬崗厝因從梧棲港,內運貨物者之休息站,故繁榮一時。今高速公路下大眾爺廟背後之塚地,昔時稱五汊港埔,為推貨之地。馬崗厝曾有一條橫街,店鋪林立,商務盛極一時。境內今多廖、張二姓居民,廖姓先祖廖時唐,於乾隆初葉,從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崁仔腳渡臺,先居今西屯,其後裔遷居馬崗厝。 四塊厝 今本鄉三和村之一部分。在大雅街區南約一公里間,散居於筏仔溪東岸,中清路兩側之散村,位於北部臺中盆地上,海拔約自一二O公尺至一三O公尺間。地名由來於初墾時,僅有四座村居故得稱。 大田心仔: 今本鄉三和村之一部分。在大雅街區東方約一公里處,位於北部臺中盆地,筏仔溪與葫蘆圳支圳間,海拔約一四O至一五O公尺間。地名由來於在水田之中心所建村莊故得稱。並與南屯區之田心仔分別之,稱為大田心仔。今居民多江姓,一帶屬葫蘆墎圳西汴灌域,境內多水稻田。 春亭巷 在三和國小北邊,有一條春亭巷。小朋友,你曾走過春亭巷嗎?你想知道它命名的由來嗎? 春亭巷是為了紀念本鄉的教育先賢—張春亭先生而命名的。張春亭先生是三和村人,從小聰明好學,青年時代,正逢甲午戰爭,滿清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他為了保存祖國的文化,於是在家中開設「漢學書房」教導本鄉子弟二十多年,當時本鄉文風很盛,張先生功不可沒。鄉民在他逝世之後,追念他的功勞,而把「漢學書房」附近那條路取名為「春亭巷」。
|
清明的傳說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冬至後一百零六日,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此時行方十五度,萬物潔而清明,花卉草木,於氣清景明中,故稱之為清明。我國傳統的曆法,有二十四節氣,「清明」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換成國曆即四月四日或五日。「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有所不同。它和古代的「寒食節」,有著相當程度的關聯。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作者:介子推 晉文公以此詩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紀念介子推的死諫,他就將介子推死亡那一天定為寒食節,通知全國,禁止用火,寒食一日。 第二年,晉文公率領群臣到綿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介子推死亡所在的那棵柳樹,已經長出了翠綠的嫩條。晉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掐了一絲清柳,編成一個圈兒帶在頭上。隨從的臣下紛紛倣效他折柳插頭。晉文公便把這棵柳樹賜名為清明柳,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
「沒有過去,只有未來」? ----談都市發展與古宅保存的兩難
作者 賴漢章 96/01/08
「沒有過去,只有未來」? ----談都市發展與古宅保存的兩難 大雅鄉因鄰近台中市,且位於山縣豐原潭子與海縣清水沙鹿之間,交通堪稱便利,兼且中科就在本鄉境內,建設公司推出的房子特別好賣,看著建商在鄉內積極推出建案,身為老大雅人,不知該高興,還是憂心? 依據民國六十二年公告的都市計畫,是預計在民國七十九年大雅鄉容納四萬人為目標(註一),如今本鄉人口已經成長到約十萬人。大家看到的是,除零星變更一些建地地目外,並沒有進行全鄉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 幾年前,鄉公所也曾經計畫在文高八附近,進行區域規劃,卻因規劃單位無法說服區內多數人接受,反對者更以計畫有圖利財團之疑慮而堅決反對,一個看似可以讓大雅鄉貌有所改觀的規劃案,就此夭折了。 因為都市計畫內建地的有限性,以及法令的鬆綁,散在鄉間小道內的農建地,以低於計畫區內土地成本的優勢,立刻成為建商的最愛。眼看著一處處農宅、古宅,沒多久,就成了一簇簇的田園別墅。 在一次教師研習的會場上,一位本鄉社會領域老師曾提到,他要了解鄉志介紹鄉內古蹟「旗竿內」在哪裡?問遍了學校在地老師,竟沒有人知道「旗竿內」在哪裡? 這位老師想,到編輯出版鄉志的鄉公所去問,總該有人知道吧!沒想到還是找不到答案,還好有一位年長鄉民在旁邊聽到,告訴他就在大明國小西邊,但土地已經賣給建商,蓋成透天集合住宅了。
後來,這位老師在台中縣政府旅遊網上(註二),看到本鄉花眉庄有劉家古宅的介紹和照片,建築很精緻有特色,這位老師依然問不出劉家古宅在哪裡。直到有一天到花眉巷看一處建商推出的工地,才看到售屋小姐介紹的建地,就是劉家古宅位置,可惜已夷為一片平地了。(右圖為劉家古宅,現已拆除蓋新社區)
古宅所有人賣祖產,以方便子孫分產的務實性,對照以目前法令和政府態度的消極性,未來一處處古宅難逃消失的命運,身為大雅人的你,該高興大雅的發展,還是憂心「沒有過去,只有未來」?
註一:引用教育部和國家圖書館所建置的「走讀台灣」網站,大雅鄉鄉鎮簡介。 註二:舊台中縣政府旅遊網上有置放圖片介紹,新網頁已移除。 |
狗叔公神遊古早大雅 -9602埧雅報
作者:林豊宗 午後的冬陽是何等的溫暖,狗叔公食過中晝飯(吃過午飯),坐在三合院的簷錢腳(屋簷下),拿起他古董級的老菸炊(煙斗),塞入菸絲,點燃後吸了兩口, 覺得很滿足。俗語云:『腹肚皮(肚皮),若撐緊,目周皮(眼皮)就放鬆。」打個哈欠,就慢慢的進入夢鄉,狗叔公手微微鬆開,菸炊即將溜到地上。 這時候狗叔公坐在一艘古魯俗古(古老的)的木船上,準備去遊一個新景點,尚未取名的大湖。船從西大墩(西屯)、水堀頭、港尾一路往北行駛,放眼望去,大湖映人眼簾‧碧波無痕,湖面靜如明鏡,湖水清澈見底,在陽光照射下水氣上昇,四周影像倒映湖中,朦朧之美真是風月無邊、美不勝收。問起船頭家(老闆)這是什麼所在(地方),船頭家說這個地方尚未命名‧湖邊的地名他知道,就由船頭家一一介紹。 一 、東爿(ㄅ一ㄥ‧東邊)叫做潭仔墘(潭子鄉的古名,墘是水邊),一片的草原,再往東邊的東爿山叫做新田山,有很多水鹿在那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著。 二、往北走,這裡是神岡(岡與崗有高地之意)。 三、西北爿叫做埔仔墘(現在清泉南基地大門往東的六寶村一帶,墘亦是水邊)。 四、西爿是大肚山脈的橫山‧山形秀麗東北西南走向又稱為秀山(美麗的山)。 經過船頭家詳細介紹,這個不知地名的湖實在太美了,猶如人間仙境一麈不染。不知經過多少年後的清國時代,平埔族先民為了抵抗鄭成功的軍隊,在大肚山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戰爭‧鄭成功拿出看家本領-大槓(大砲〉,往大肚山發射,轟然一聲,將大肚山炸了一個大缺口,不知名湖的湖水,由大肚山這個缺口,從龍目井(龍井鄉) 流入台員(台灣)海峽。 湖水乾涸了,長出很多雜草,土地肥沃,引來一批開墾的住民,他們自稱平埔族的巴宰海族,將此地稱之為阿河巴又稱埧仔(ㄅ丫.ㄚ:平埔語的草原)。 四腳仔(日本人)來了以後,於西元192O年,將埧仔的發音寫成日語諧音漢字“大雅”,一直延用下來。某一天,狗叔公想要重遊那記憶中很美很美又不知地名的湖,在大肚溪口等船班,等了很久等不到船,一問之下,才知道那湖水沒有了,現在沒有船隻航行,而且那個地方現在叫作埧仔(大雅)。狗叔公若要去埧仔ㄑㄧˋㄊㄡˊ(音”七桃,遊玩),只好用步輦的(音ㄌ一ㄢ、,步行),或坐輕便車(日據時行走鐵軌的人力推車)。 這時候”鏘”一聲,狗叔公以為是鄭成功又再轟大砲,嚇一大跳,從椅子上跳了起來,眼睛一亮,一回神才發現原來是手中的菸炊滑落,掉在地上發出的聲音。 菸炊從手中滑到地面,只不過是一剎那間,狗叔公竟然做了一個長達400年的春秋大夢,還好不是春夢,(老大人黑白講,歹勢啦。) 註:1.狗叔公本名林豊宗,上楓國小河洛語老師。 2.本文時空錯置,純趣味性。 3.大肚溪是經億萬年切割大肚山而形成,大甲溪、大安溪亦然。不是鄭成功用大砲轟出來的。 4.下學期狗叔公(林豊宗)即將同時在文雅國小開課,敬請期待...。 |
麥鄉飛翔---記九十五年度小麥文化節
【文/黃麗秋】
小麥的歌 活動精彩的揭開九十五年度小麥文化節序幕 一為麥田文化專區,由鄉內各個社團及來自其他鄉鎮協會主導,內容包羅萬象,
有大雅文化學會所承辦之狗叔公講古,大雅小麥成長的故事,
及用小麥、麥苗粉等相關製品所研發之麥香糕點、麥鄉抹茶道的演出;
彰化社教站承辦之麥毫筆DIY更有黃縣長仲生當場用麥毫筆書寫-麥鄉飛翔;
大雅家庭教育中心志工隊承辦之麥草寶刀製作;雅心會裝置藝術競賽;
大雅圖書館小麥資料展及台中縣童玩協會、寶山社區麥草童玩製作等等活動,
讓小麥的經濟價值從實用面穫得更多文化面的認同及提升。
一為來自大雅鄉農會及台中縣特色農產品展售,更添加熱絡之氣氛, 會場內人潮洶湧自己偷偷地觀察各家政班生意興隆,
不到下午結束時間攤位已無產品可共販賣,
在加上二位主持人用力的推波助燃,民眾更加熱情的購買,
希望大家都有好的利潤。
一鄉一文化 大雅鄉得天獨厚,擁有絕佳地理位置及適宜之氣候,原為北國經濟產物-小麥,在副熱帶海島型台灣生存,此乃大自然賜與我大雅鄉最尊貴之禮物在此深深的感謝它。 在台灣每個鄉鎮正積極推廣一鄉鎮一文化的同時,似乎具有相當雷同感,很少看到真正具有該地區特色,而我大雅小麥卻是一個讓其他社區無法模仿及取代。 上下一心,品味成功 經過三年的經營,在今年我們看到我們的黃金小麥正在閃閃發光,它訴說著除了當種苗外,還有其他價值性。 大雅文化學會身為主辦單位之一,經過二次的小麥文化節,自接手承辦第三屆小麥文化節,思考的是如何讓小麥突顯它的重要性,而非本會利益何在! 在這樣的觀念下,全會上至洪理事長下至會員,一心一意要將此活動儘量推廣並配合各單位演出,此一中心思想為的是成就今年的活動。
在與大雅農會的共同合作下,叫好聲此起彼落,每位參與其中之伙伴都感受到那份成功的喜悅。
一切聲音隨著文化節(三月十九)落幕了,小麥田也逐漸被第一期稻作種植所取代。 然而自己的心情並未隨著活動的結束而放下,每每佇足於家門前麥田時,看到尚未收割的小麥们,
正殷切告訴自己,不要忘記了------明年再見----
◎民眾參與大雅文化學會麥鄉抹茶道活動
|
社區點滴 用心看大雅
用心看大雅 『文/ 張家榮』 大雅,一個生活幾十年的地方。卻彷如過客般,從未認真的看過它。對於大雅,停留在兒時的回憶。水是清澈的,河裡有魚蝦還有螃蟹,家的周圍是水田,夜裡四處蛙鳴。夏夜中螢光點點,燈光下則是各種的甲蟲及天蛾;左右鄰居聚集於門口說古話當年,小孩則成群結隊到處遊玩探險,腦中回憶一一浮現…。 經濟發展;人情味淡薄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人口的增加。清澈的河流逐漸黯淡了,兩旁的堤岸成了高築的混凝土牆。四周的水田慢慢不見了,更多的建築應運而起。人變多了,車子變多了,原來與我們同在的那些小生物及花草卻漸漸不見了……。人,也逐漸模糊陌生了,鄰居越來越少話家常,似乎每個人的心理都築起一座高牆,而我,也漸漸遺忘大雅這個每天生活的地方,對它的情感越來越淡,印像中的大雅,回憶裡的大雅,也漸漸的模糊..…。 在工作中發現不同的大雅 進入大雅鄉立圖書館從事營造員的工作。尋訪各項資源的過程中,對大雅這個地方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想法。大雅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去發掘探索。趁著工作之便,遊走於各村之中,發現,大雅的溝渠中還有豐富的生態體系!員林村的一座溝渠中,細細數著裡面的水生植物種類,竟然有聚藻、水莧菜、水豬母乳、水丁香、台灣水龍、瓜皮草、慈菇、鴨舌草、馬藻、眼子菜等等…還有一些是說不出名字的水草。而水裡依稀可見黑鯽仔及鯉魚仔在水草間四處穿梭(居然不是吳郭魚喔),也著實令人興奮! 橫山村的一座水田裡,發現了整片的滿江紅,綿密而紅綠不一的感覺,就像一幅美麗的油畫。這景色的出現,是大自然的奇蹟,非人為刻意造成。 大雅的老聚落 秀山社區的老聚落,三合院建築及狹窄的街道,透露著一種古樸及悠閒的氛圍,令人樂於悠遊其中細細品嚐古早味。而忠義村的眷村社區,則透露出老兵凋零的滄桑風味,這是一種憂愁的韻味。近來,忠義村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駐入,呈現的文化越多樣性,漸漸從省籍文化的多樣性轉為民族上的文化多樣性。 久違的人情味 隨處走在田野小路上,與種田的阿伯打招呼,總能得到熱烈的回應,更能不厭其煩的回答所問的問題。偶然遇到的鄉土藝文人士,其爽朗好客的個性,總是讓筆者感到溫馨與愉快。因為這份工作所接觸的文化人士感受到大雅這麼好!這麼多人無私的奉獻自己的熱情,在這塊土地上,建造屬於自己理想的家園。真的!大雅實在是一個好地方! 漫妙的自然景致 好天氣時,輕風徐過,在鄉間小路上遊走,麥田及水稻迎著風舞出撩人姿態。陰天時,毛毛細雨和金黃色的田野攪和著,成了一幅絕美的似畫美景,透過眼裡,看見的是朦朧的浪漫金黃風景,會讓你的視線離不開,突然捨不得這只有大雅才見的到的美。這是我們的大雅,和讓人幸福的小麥黃金田。 人生的幸福,不在於財富的累積,而在於心靈上的滿足。大雅就是這麼好的一個地方,用心去觀賞會發現大雅的不同。有了這些小村落完美的襯托,這發展中的都市就更完美了。 |
1-10 of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