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幫有機小農? 有機小農代表的是「健康、可信任和友善環境」。如果能貼近一些觀察有機小農們的生活,就會明白,「我們更需要他們,不只是他們需要我們」。 怎麼說呢? 在台灣的農村裡頭,大部分農夫的耕作型態都屬於小農,有機小農們因為食物安全與守護土地的覺醒,開始轉而從事有機耕種。我所認識的他們,大多賦有自然思想,過著意識自由不受強迫的生活。 他們的生活簡單、所需容易滿足,農事順應時令自然而作,不逐利追求產量。在他們的農場,你不會看到舖地帆布防雜草、沒有溫室防蟲、不用費洛蒙誘劑與蘇力菌等作生物防治,減少對作物的過度保護。 「食物的品質,來自於農人的思想」,農人的思想決定其生活與農作方式。有機小農讓作物成長更自然,經過自然汰弱留強、優者生存,供應我們更健康與安全的食物,也用友善的方式對待土地與環境,是友善人類與大地的一群人。 有機小農代們順應自然而作,是友善人類與大地的一群人 如果農村裡頭的小農們,都能夠轉作有機耕作,並賴以維生,那麼,我相信,不僅村子裡的大人們可以安心地養家,孩子們在小溝裡抓蝦、稻田裡釣青蛙的快樂,也會被找回來的。我一直相信,有一天,農村會回歸到農藥被濫用以前,那安居的樂土、那終老之地。 有機小農面臨什麼困境? 但是用心的有機小農們,並沒有因此有更穩定的收入,仍然常為銷售收成的作物而傷透腦筋。有機小農因為資本小,種植的作物種類少,產量也因為少用設施而不穩定。多樣性少、產量與穩定性低,是共通的特質,也是導致行銷通路困難的根本因素。 小農產量少,按理講透過一般大通路應該容易收貨,其實卻不然。「大幫不了小」,這聽來十分吊詭,舉一個例子可以明白。 大通路支持大農場,有機小農縱使品質好,大通路通常不會找上他們。目前的通路市場,以少數大企業經營的通路商為主,在這樣的環境下,小農要找到可以合作銷貨的通路相當困難。這是一種結構性的市場失靈。
小農還面臨另一個困境,那就是認證問題。平均一年至少3萬多塊的認證費用,與產量少的小農收入不成比例,侵蝕掉作物採收的大部份收入。但如果不參加認證,誰能相信,有機通路通常不會找你收貨的。 不認證很難會有通路支持,認証了未必有通路支持,縱使獲得公平的通路幫忙銷貨,花費在認證上的費用也很難回收,真是讓小農們進退兩難。認證與通路是互相連動的二個關卡,讓有機小農的生存面臨很大的困難。 社區支持型農業(CSA)或許是條活路 在面對市場失靈的情況下,我們一味地批判政府不公平的政策,對於扭轉市場於事無補,也許在體制外另闢新市場,才能為小農們開創出一條活路。 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是一種友善人與環境的食物供應模式,極有可能突破有機小農目前的困境,並成為台灣未來永續農業的典型。CSA的模式,可以讓社區與鄰近的小型農場互相支持,社區可以就近享受到新鮮健康的食物,也縮短了食物長程運送過程的能源消耗。 讓社區居民和鄰近農人們在一起 要建立一個CSA,可以建立一個資訊平台,讓個體的家戶可以從這個平台,購買住家鄰近、可以信任的的農場所生產的蔬果農產。由於農家就在離社區不遠處,家戶可以就近拜訪農場、參加農事體驗、跟農人成為朋友,了解他們的耕作方式,農場無需加入所費高昂的認證制度,只要能夠提出定期的環境與作物檢驗資料,彼此就能夠產生信任,往往能夠超越跟農人互不認識的認證制度。 推動的過程,有二個關鍵的平台需要被建立起來,第一種,是一個區域性或全國性平台、充分且可信任的「資訊平台」,讓消費者可以藉以掌握社區鄰近農場的資訊;第二種,是廣佈於在地社區的「通路平台」,是協助整合不同農場、穩定供應多樣食材的平台,這是為了因應單一小農場經營規模小、作物多樣性與供應量不足的特殊性,才能確保能持續不斷地滿足家戶的日常需要,集結社區的消費力量,支持小型農場的運作。 在小菜舖裡,找春天 從事了十幾年的城鄉規劃與研究,深刻的體認到,真正能守住農村這塊美好的土地的人,是「農人」。要讓農村再生,得先讓農人再生,而農人要生存、必須有公平的通路,幫他們把用心種的食材賣掉。農人需要的是一個公平的通路商,不是一個批判能力很強的知識份子,批判政府能夠使我們自己發光,農民的問題卻依然存在。 我們於是發起共同購買,與住在鄰近的朋友們一起向附近村子的農人買菜,由於是有機栽種、當天鮮採的食材,十分地美味,且大家時常一起下田採收,跟農人成了朋友,彼此間的信任關係很好,吃的很安心。不久,更多朋友喜愛這樣的買菜方式,加入了我們的共同購買,購買的力量逐漸累積。 當累積的消費力量,開始對有機小農產生了幫助,我們決定進行一場CSA的實驗,成立了一個小菜舖子做為通路平台。透過這個平台,我們努力呼朋引伴,穩定與擴大消費力量,再把這力量引導到小農的身上,當小農需要幫忙銷菜時,我們就有能力幫得上忙。
我們不斷地讓父母帶著孩子跟我們一起下田,去看食物的來源、去認識農夫、去發現泥土裡頭有那麼多的驚奇,一來建立信任、一來讓孩子從親近土地的快樂中愛上農村,有一天,他們會為了守護那快樂,而為守護農村發聲。 我們幫有機種植的小農做檢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由菜鋪子支付檢驗費用,農人們再用生產的食材抵付。我們已經有一群消費者支持,由於是有機栽種,只要透過檢驗,確認食材純淨沒問題,就可以幫忙銷貨。我們已經開始這樣作,如果實驗順利的話,也許可以解決小農面臨的通路困境。 我們設計了「不一樣的漂鳥」,為農村尋找天賦農人,提供一個師父帶領、一片乾淨的土地,讓有心回歸農村的人學種田,收成之後由小舖子負責銷售,用真實的景況試煉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成為農人。 我們也開始實驗「新莊園經濟」的鄉村經濟模式,建立小型生產者之間的互助連結,我們跟小農契做黃豆、交給年輕豆匠合作製作豆腐等豆製品,一方面為農人增加銷路、另一方面支持有能力的年輕匠師,讓小型的生產者,透過菜舖子一起牽手互助。 我們深深地相信,當各地都發起這樣的小舖子時,當大家選擇小舖子購買食材的時候,到了那一天,有機小農的春天就會到來。 你我可以做什麼? 有機小農是大地與人們健康的守護者,要解決它們的生存問題,不是要讓它們消失,而是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這是一個不同思維的農業改革的行動,你我都應該參與,參與者都將從中得利。 如果你是家庭的食材購買者,請你選擇有機小農供應的的食材,那對你的健康很有幫助;如果你是一個具備農村改革理想的知識份子,你可以發起一個小型通路平台,這是非常有挑戰性且可以實踐的舞台;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政策資源的農政人員,請你支持或輔導小型的通路平台的發起與運作,也想辦法分擔檢驗與認證的重擔。 如果我們都開始這樣做,讓這微小的力量持續下去,一定會為農村帶來希望。
|
埧雅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