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建廟年代:創立於大約嘉慶9年(西元1804年)左右,光緒年間曾經做過修繕;民國丁丑年(1997)加建金亭,戊寅年(1998)重建為現在風貌。 二、 土地公廟之形制:為加強磚造單開間建築 三、 土地公廟的格局:腹地背山廣闊,單開間廟宇類型,正殿前方加拜亭與拜棚祭祀空間以室內為主,在神龕周圍也禁止信眾進入,以示對神明的崇敬。 四、 神像種類:土地公、土地婆 五、 空間位置:神林路一段49巷萬興堂老厝附近田邊,右前有葫蘆墩圳土地公汴支線(水利局稱三角泳支線),左前有老舊灌溉溝渠。 六、 祭祀圈分布現象:下員林、上雅為主,祭祀費用以丁錢與香油錢為主,募捐為修改建時為之。 七、 是否有重要文物(匾額、碑):無 八、 是否有樹或立石:腹地遍植榕樹現任 九、 現任管理人:張文炎先生。 十、其他說明: 據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典藏之「日治1917年寺廟調查資料」,下員林福德祠創建於凡120年前,重建於光緒三年(1877),此與寺廟臺帳記載之嘉慶9年與光緒年間修建是為相符,可惜寺廟重建為小祠型態之舊有相片闕如,咸信是與廟旁之清河張氏萬興堂三合院興建為同一時期。民國戊寅年(1998),由前村長張牡丹先生發起,重建為現在風貌。福德祠佔地近一分(288坪餘),複地廣闊,20年前原有錯結盤根之百年樹木,因火災而重新種植榕樹。 祭祀方式舊為頭家爐主,現由寶興宮管理委員會負責,主任委員為前村長張文炎,每月輪流由下員林兩個鄰鄰長為爐主,共同祭祀與吃福,祭祀並含上員林重興祠、福德祠,寶興宮土地公,以及下員林之刺桐公福神共五處。 |